1. HRT 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 5 ~ 6h ;反硝化不大于 2h , A 段 :O 段 =1:3,在 A/O 工艺中,好氧池的作用是使有机物碳化和使氮硝化;缺氧池的作用是反硝化脱氮,故两池的容积大小对总氮的去除率很重要。A/O 的容积比主要与该废水的曝气分数有关。缺氧池的大小首先应满足 NO3--N 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完成脱氮反应的需要,与废水的碳氮比,停留时间、回流比等因素相应存在一定的关系。借鉴于类似的废水以及正交试验,己内酷胺生产废水的 A/0 容积比确定在 1:6 左右,较为合适。 而本设计的 A/ 0 容积比为亚:2,缺氧池过大,导致缺氧池中的 m(BOD)/m(NO3--N)比值下降,当比值低于 1.0 时,脱氮速率反趋变慢。另外,缺氧池过大,废水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在缺氧池内沉积,造成反硝化严重,经常出现大块上浮死泥,影响后续好氧处理。后将 A/O 容积比按 1:6 改造,缺氧池运行平稳。
1.1 、A/O 除磷工艺的基本原理
A/O 法除磷工艺是依靠聚磷菌的作用而实现的,这类细菌是指那些既能贮存聚磷(poly—p)又能以聚 β—羟基丁酸(PHB)形式贮存碳源的细菌。在厌氧、好氧交替条件下运行时,通过 PHB 与 poly—p 的转化,使其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并可以过量去除系统中的磷。其中聚磷是若干个基团彼此以氧桥联结起来的五价磷化合物,亦被称为聚磷酸盐,其特点是:水解后生成溶解性正磷酸盐,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磷源;当积累大量聚磷酸盐的细菌处于不利环境时,聚磷酸盐可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菌维持生命。聚 β—羟基丁酸是由多个 β—羟基丁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聚合物,当环境中碳源物质缺乏时,它重新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能量和机体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这一作用可分为两个过程:厌氧条件下的磷释放过程和好氧条件下的磷吸收过程。厌氧条件下,通过产酸菌的作用,污水中有机物质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如醋酸等),聚磷菌则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释放出磷酸盐及能量,同时利用水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在体内合成 PHB,以维持其生长繁殖的需要。研究发现,厌氧状态时间越长,对磷的释放越干净。
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体内的 PHB 及快速降解 COD 产生的能量,将污水中的磷酸盐吸收到细胞内并转变成聚磷贮存能量。好氧状态时间越长,对磷的吸收越充分。由于好氧状态下微生物吸收的磷远大于厌氧状态下微生物释放出的磷,随着厌氧—好氧过程的交替进行,微生物可以在污泥中形成稳定的种类并占据一定的优势,磷就可以通过系统中剩余污泥的排放而去除(见图 1)。
同时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而 A/O 除磷工艺已经在城市污水处理的生产运行中被广泛使用。